公州市雞龍山國立公園內,座落於雞龍山西北部山麓的甲寺,曾為統一新羅時代華嚴宗十大寺院之一的名寺。這裡有著茂密的老松與櫸樹林,且自古以來就有「春麻谷秋甲寺」的說法,以美麗的秋季楓紅盛景聞名。甲寺據說於百濟久爾辛王元年(西元420年),由高句麗前來的阿道和尚所創建,又被稱為雞龍甲寺、甲寺、甲士寺、雞龍寺等,主要取「天地人之間首屈一指」的甲等之意而被稱為「甲寺」,寺名也因此流傳下來。
即使在崇儒抑佛的朝鮮時代,甲寺也成為例外,反而受到王室庇護,取得《月印釋譜》的刻板。1597年丁酉再亂時,寺院遭焚毀。宣祖37年(西元1604年)開始重建大雄殿與振海堂,而後建築被妥善保存至今。也因為這樣的歷史,如今在寺院內部仍保有各種珍貴的文物與古蹟。而一般人除了參觀寺院外,也可參加寺方舉辦的法會或寺院寄宿。
寺院周圍有龍門瀑布、水晶峰、天真寶塔、君子臺等風景秀麗的名勝,特別是南邊的溪谷,絕美的風景令人讚嘆,被稱為「甲寺九曲」。